为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,引导教职工践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,7月9日下午学院邀请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陈树海作题为《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以身示范 争做新时代“大先生”——以教育家精神全面引领师德师风建设》的专题辅导报告。学院全体教职工参与学习。
一是聚焦时代使命,阐释师德建设新要求。陈树海从“教育强国战略”的视角切入,深入剖析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。他指出,在民族复兴与教育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,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,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者,需以“教育家精神”为内核,将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使命融入日常教学与育人实践。通过援引政策文件与现实案例,强调师德师风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“压舱石”,呼吁教职工以更高标准严于律己,争做“经师”与“人师”相统一的“大先生”。
二是深挖精神内涵,树立师德典范标杆。报告以“教育家精神”为主线,系统解读其“心有大我、言为士则、行为世范”的核心内涵。陈树海结合陶行知、于漪等教育家的生平事迹,生动阐释“理想信仰”“道德情操”“育人智慧”与“躬耕态度”的实践路径,并立足高校教师职业特点,提出“以德立身、以学立教、以爱育心”的行动倡议。与会教师深受触动,纷纷表示要以榜样为镜,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。
三是强化制度约束,夯实师德规范底线。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,陈树海从制度层面展开分析。详细解读《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等文件要求,结合教育部公开通报的师德失范典型案例,警示教职工严守职业红线。同时,建议学院通过完善考核评价、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等方式,推动师德规范从“外在约束”转向“内在自觉”,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。
四是锚定实践路径,激发师德践行动能。报告最后聚焦“如何做”这一关键问题,对标教育家精神找差距,是否做到课堂内外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;在科研中是否严守学术规范,以身教传递学术品格,是否做到“四个相统一”;在立德树人中实现师德升华,深耕教学、科研、师生交往三大核心场域,践行师德标准。陈树海勉励教职工:“师德不是空洞口号,而是润物无声的陪伴、匠心独运的钻研和知行合一的担当。”
院党委书记宋之帅在总结中指出,此次报告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,也是推动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再动员。他要求全体教职工以“教育家精神”为指引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“立德树人”的实际行动,努力打造“德艺双馨”的教师队伍,为学院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注入更强动力。
学院将持续推进师德专题教育常态化,通过专题研讨、师生共建等活动,构建多维联动的师德涵养体系,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。

文:殷宗平 图:殷宗平 审核:钟敏